M2 Macbook Air 心得

 「蘋果電腦的新世代」



  • 前言
時光飛逝,我手上的 2017 MacBook Pro ,逐漸感受到它的年代感。隨著 2020 年蘋果宣布將蘋果晶片應用於Mac家族上並推出第一代晶片 M1後 ,它強大的效能和傑出的電池表現在科技界造成不小的轟動。接著在 2021 年,M1 Pro/Max 與全新設計的 14/16 吋 MacBook Pro 推出,讓 Pro 系列重返了它應有的水準。2022 年,蘋果又推出了 M1系列的繼任者 M2晶片 ,代表著蘋果晶片已經準備進入成熟階段。我看到全新 Pro 系列推出時感到很心動,畢竟我現在手上的也是 Pro ,但是筆電可是一大開銷。在觀望一段時間後,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需求,發現不論現在或未來的我,可能都用不上 Pro 如此強大的效能。整理歸納後,我發現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台能夠隨時帶著走的裝置,但另一方面我又想要體驗新的設計語言。最終我用舊換新方案選擇了 M2 MacBook Air ,而本篇就是我的使用心得。

  • 開箱

商品盒子是整台電腦打開的側視圖,可以看見Air系列主打的薄度,以及新的設計語言

我選擇的是新色「午夜色」,整體給人一種非常沉穩的感覺。蘋果已經很多年沒有推出過黑色的 Mac ,這可以說是目前最接近黑色的 Mac ,而另一款新色「星光色」也廣受好評,午夜色因為是深色的緣故,非常容易留下指紋。建議可以考慮貼膜,避免指紋殘留。

  • 設計

M2 Air延續了14/16吋 MacBook Pro的設計語言,採用更為方正的設計
而這次終於再把MagSafe充電孔帶回來,除了充電時不會因為拌到線而導致電腦墜樓意外,也釋放了兩個Type C孔,不會因為充電就讓我們只剩下一個孔,而耳機孔支援高阻抗耳機,對於擁有高階耳罩耳機的使用者來說,無疑是個加分項目。


  • M2 晶片
早在朋友購入M1的款式時,我就已經略有接觸,那整體的速度表現可以用誇張來形容也不為過,針對優化過的App幾乎是瞬間開啟,以我從老intel處理器升級上來的感覺,可以說是「輾壓性」的差異

我就直接舉幾個實際的例子:

平常在家時,我是把Mac外接4K 螢幕使用的,在這樣的環境下,使用GarageBand 用Vocaloid
(虛擬人聲) 的情況下:
前一台 MacBook Pro,即使使用有線耳機,將背景程式都關掉,仍然無法順暢的跑完整首曲目,大概播到一半時就會遇到卡住,幾乎沒有順暢播完過。


新的M2 Air直接透過藍芽喇叭(我甚至不知道原來可以用藍芽喇叭),完全沒有壓力的跑完整首歌曲,而且我同時開了3個軟體在背景運作。
這還是在使用相容模式下所跑出來的成績,也就是說即使在不完全優化的App下,M2的表現仍令人驚嘆。


我也嘗試透過相片App,將一張50MB的RAW檔照片透過延伸功能使用專業軟體Pixemator Pro進行修圖,完全沒有任何延遲,不論是套用濾鏡還是調整色彩,從編輯到結束,連彩虹圈圈都沒有出現。


而遊戲也有更好的表現,我是沒有在Mac上玩3A大作的習慣,但是多少還是會玩些遊戲,例像是「極樂迪斯可」、「神諭原罪2」等,用4K螢幕遊玩時完全沒有問題的,不會像以前玩個遊戲風扇就起飛。

整體這幾個月使用下來,M2 的效能表現,我認為適合任何非專業工作者,甚至若只是輕度修圖、剪片等需求,都是沒有問題的。

  • 重量

即使擁有這麼強大的效能,得益於蘋果晶片的小巧尺寸,Air仍維持在1.2公斤的重量,完全是可以輕鬆帶著走的筆電,甚至有些人會在腿上辦公也是完全沒問題,他讓我更願意同時帶著它和iPad一起出門,搭配使用像是「並行」、「通用控制」等功能,非常推薦給需要移動辦公的各位。

  • 電力
除了效能以外,最大的升級幅度就是電力了,根據我的實測,在電量約莫54%時帶出門去咖啡廳使用,連上Wifi,同時開著文書軟體以及數個網頁分頁,開著藍芽連接AirPods 聽音樂,這樣大概使用了快3個小時,電量才僅僅掉了7%左右,讓我印象深刻,現在出門時再也不用一定要坐在有插座的位置了。


而這次跟著Air系列推出的還有全新的Type C雙孔充電器,可以一次給兩個設備充電,非常建議購買時選擇這個充電器。

  • 總結/購買建議
在使用Air這段期間下來,我非常滿意這個選擇,他完美的勝任我現在的需求,甚至假設未來需要用他來工作時,相信也是完全沒有問題。

在總結之前,我想先分享一個很重要的觀念。這次蘋果電腦的更新是將整個處理器架構都更換,因此建議各位應該要以自己使用的環境和軟體為主要考量,來決定是否需要升級。目前大多數的軟體都已經有支援或是能用相容模式來運行,但是仍然有可能遇到問題。例如,我有時候也會突然遇到軟體凍結的狀況,這類風險還是要考慮進去。

現在,M系列處理器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了,在網路上有很多使用心得可以參考。我建議各位可以在Youtube或網頁上尋找和自己使用習慣相似的心得,避免買了效能過剩或者不適合自己的設備。

蘋果處理器開啟了Mac系列的新篇章,像Air這樣輕薄的主機卻有驚人的效能表現,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。現在,得益於蘋果處理器的優勢,Air和Pro這兩個系列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。

我的購買建議是:

如果各位只需要處理文書辦公等基本工作,並且需要一台隨時能夠帶走的筆記型電腦,我會推薦Air系列。不論是M1還是M2款,都能夠勝任這些基本工作。在選擇時,可以根據自己對外型和接孔的需求做出選擇。

如果各位需要買一台專業的設備來賺錢,或者是從事影像工作等專業領域,那麼不要猶豫,直接選擇Pro系列。它強大的效能絕對不會讓各位失望。

用我最近在看的YT 鍾文澤在他評測M2 Air時的結尾所說的一句話,分享給各位:

「越貴的他一定是越強的,但越強的不一定是越適合你的。」

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,禁止商業使用,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部落格Tech in life,及附上原文連結

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